作者|睿研消费 编辑|MAX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2025年上半年,中国啤酒行业交出了一份略显平淡的成绩单——规模以上企业总产量同比下滑0.3%,延续了近年来行业总量见顶的趋势。尽管酒类消费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但青岛啤酒充分发挥品质、品牌、渠道网络等优势,依然实现了销量2.3%的逆势增长,其中主品牌销量增长3.9%,中高端产品更录得5.1%的显著提升。
2025年上半年,青岛啤酒实现产品销量473.2万千升,同比增长2.3%;实现营业收入204.9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7.2%,交出一份销量、营收、净利润三增的创新答卷。
1
市场创新打开增量空间
今年上半年,青岛啤酒持续深耕国内市场,以增长为先导,以结构为支撑,以创新为驱动,夯实全档位、全品类、全渠道发展优势,继续推动区域市场连片开发。
在“一纵两横”战略布局下,传统市场优势地位进一步稳固,而三大战略带市场也实现了量利双增长。其中,沿黄战略带继续发挥“压舱石”和“利润池”作用,建立了全品类、全渠道、全面领先的优势;沿海战略带通过做大主力战略产品、发展细分特色品类、创新营销运作模式,推动了市场快速发展;沿江战略带充分利用南方市场机制变革的契机,推动南方市场实现滚动突破。
在国际市场方面,通过推进海外市场产品分销覆盖和品牌传播,青岛啤酒全球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青岛啤酒加速落地“一弧三翼多点”战略布局,聚焦韩国市场开展消费者主题活动,聚焦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以及西非地区国家等潜力市场,有效拉动销量快速增长。
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青岛啤酒品牌价值达 2803.55 亿元,连续22年位列中国啤酒品牌第一,品牌价值地位稳固。
2
供需创新锚定年轻市场
当啤酒从单纯的酒精饮料转变为社交媒介、文化符号时,价格敏感度自然降低。青岛啤酒通过体育营销、音乐营销构建的体验场景,本质上是在重构啤酒的消费价值。报告期内推出的樱花味白啤、浑浊IPA等创新产品,更是精准捕捉了Z世代消费者“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这种“产品创新+场景营造”的双轮驱动,为品牌溢价提供了心理账户支撑。
在需求端,青岛啤酒精准捕捉年轻群体对“新鲜体验”的核心诉求,深度布局即时零售赛道:通过品牌小程序、主流外卖平台等数字化渠道,成功构建“饭前线上下单、餐至即刻畅饮”的消费新场景。
这一模式不仅缩短了消费者从“想喝”到“畅饮”的时间差,更将“新鲜”从产品属性升级为可感知的消费体验,精准契合了当代年轻人高效、即时的生活节奏。
在供给端,青岛啤酒以智慧供应链建设为核心抓手,持续优化“最后一公里”配送体系。通过数字化调度、前置仓布局等方式提升履约效率,为需求端的“即时体验”提供坚实支撑——既保障了啤酒在配送过程中的新鲜度,也通过高效履约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对品牌“新鲜、可靠”的认知,形成供需两端的良性联动。
如今的青岛啤酒,早已超越“老牌啤酒厂”的传统定位:它主动打破代际沟通壁垒,以年轻群体偏好的体验方式建立深度情绪链接,从国民熟知的“大众国货”,逐步转型为承载城市活力的“生活方式标志”——无论是街角餐吧的即时畅饮,还是城市节庆中的品牌身影,青啤都已成为消费者感知城市烟火气的重要符号。
3
产品创新满足多元需求
青岛啤酒聚焦“新人群、新需求、新产品、新渠道、新场景”开辟新增长空间,持续推动产品创新升级。今年上半年内,研发上市了“轻干、樱花味白啤、浑浊IPA及全麦国潮、全麦逸品”等多款特色产品,从个性化、健康化、高端化及创新口感、便携包装等维度满足了消费者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在场景打造上不断推陈出新,如白啤产品打造四季各异的主题场景——春日樱花季、夏日露营季、秋日桂花季、冬日冰雪季,赞助马拉松赛事、与中超体育赛事联名等,有效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这些创新产品的推出,不仅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矩阵,也更好地适应了消费者追求品质与体验升级、个性化与场景适配的新趋势,为公司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站在投资视角,青岛啤酒展现的不仅是业绩的稳健增长,更可贵的是其验证了传统快消品高端化转型的可行性。当行业总量触及天花板时,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均价提升和利润率改善,往往能创造超出行业平均的股东回报。
这份成绩单背后,隐藏着传统快消品企业在存量竞争时代实现价值重估的商业逻辑。
面向未来,青岛啤酒将持续深耕国内、拓展国际市场,坚定执行创新与发展策略,抢抓新机遇、开拓新市场,构建可持续增长新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