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解锁江南布衣财报里的“韧性”密码

当前的服装行业,热闹之下,暗流涌动。

直播间里低价竞争不断,可消费者却越来越“挑剔”。大家早已不再满足于“能穿就行”,而是更看重设计、面料、故事,甚至是品牌对这个世界有没有态度。在这种环境下,服装企业靠什么活下去?又靠什么活得好?

前不久,江南布衣交出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5财年”)的全年财报,给出了一些不一样的回答。财报显示,全年营收55.48亿元,同比增长4.6%,净利润8.97亿元,增长6%,透着一股扎实。更关键的是,它展示了一种“韧性增长”的逻辑:在产品、环境、人才、社区四个维度默默耕耘,一步步把品牌做厚、做深。

这份财报背后,其实是三层递进的商业逻辑:财务基本面稳得住、ESG能转化成竞争力、系统能力织成一张网。它们环环相扣,共同托起公司的可持续成长。

第一层基石

业绩稳、显韧性

眼下服装行业普遍压力不小:库存高、消费分化、线上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很多企业陷入两难:既要砸钱抢流量,又要控成本保利润。行业整体正从过去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更注重增长质量和健康度。

这时候,企业最需要的不是什么奇招,而是一个“稳”字。江南布衣走的就是这条路线——不追求一夜爆红,而是靠渠道扩张和多品牌组合,构建了一个稳定且高粘性的市场基础。

财报显示,江南布衣总收入增长主要由于线上渠道销售的增长及线下门店规模的扩张。其中,线上渠道的收入增长18.3%至12.01亿元,由于存货共享及分配系统的升级和有效运用,所带来的增量零售额上升3.1%至11.37亿元。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步子才稳。

从另一个角度看,多品牌组合也为收入增长提供了支撑。财报显示,成熟品牌JNBY继续保持增长,收入微增2.3%,占总收入的54.3%,依然是业绩的“压舱石”。成长品牌组合(包括速写、jnby by JNBY、LESS)收入虽微降0.5%,但仍贡献了近四成收入。

△JNBY2025秋冬系列

最亮眼的是新兴品牌组合(如蓬马、JNBYHOME、onmygame等),虽然目前收入占比只有6.5%,但同比增幅高达107.4%,展现出强劲潜力。比如去年并购的儿童运动品牌onmygame,在纳入江南布衣体系后,在本财年实现了超过70%的增长,成为新的增长亮点。

△蓬马2025春夏环保系列

多品牌组合的规模化运营,推动了江南布衣的营收增长,也提升了其综合品牌力,本财年整体毛利率维持了65.6%的高水平。

在多品牌稳步推进的同时,江南布衣的现金流管理也展现出稳健态势。虽然因为存货增加等多重因素,现金净流出有所波动,但本财年经营性现金流仍然是净利润的1.3倍,整体非常健康。公司CFO范永奎也明确表示:“现金流仍然远超净利润,是非常健康的状态。”

手里有现金,心里才不慌。本财年,江南布衣能持续保持75%的高比例分红,正是基于这份稳健。这也让它有底气做长期投入——不管是孵化新品牌、推进数字化,还是做ESG项目,都有了坚实的资金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江南布衣还在推进杭州双浦新园区建设,这是支撑未来10到15年发展的关键动作。但公司强调会审慎规划支出节奏,在财务稳健的前提下推进——这种既看短期业绩、又顾长期发展的平衡感,恰恰是企业保持韧性的重要体现。

说到底,财务稳健不是终点,而是底气。有这份底气,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而在江南布衣的财报中,比数字更值得解读的,还有正在沉淀为竞争力的内在价值。

第二层突破

ESG从成本项转为竞争力

曾几何时,ESG在不少企业眼中还只是一道“附加题”,甚至被视作拖累利润的“成本项”。但如今,形势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ESG并非负担,而是至少能提升三个方面的竞争力:

产品创新、运营效率与组织团队。

当不少企业还在犹豫要不要做ESG的时候,江南布衣已经把它变成了“必答题”,并且转化为竞争力的一部分。

先看产品。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和高知群体,买东西不光看样式,还看背后的价值观和环保属性。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调研显示,超过70%的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产品支付溢价。

将环保理念融入设计、选材与生产,不仅能降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足迹,还能形成鲜明的品牌差异,获得消费者青睐。这背后更是一个正在快速增长的市场——共研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可持续服装规模约92.6亿美元,未来几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过13%。

在产品上,江南布衣把“可持续”做成了卖点,而不只是标签。

比如,其推出的“零浪费再生羊毛大衣”,把裁剪剩下的碎料重新开松、纺纱,再做成新大衣,实现100%零浪费。这种“闭环再生”模式,不仅节能70-90%、减排80-95%,节水更是高达95-99%。类似的做法也被江南布衣复制到牛仔系列,推出“零浪费再生牛仔”。

△零浪费再生羊毛大衣

此外,江南布衣将可持续原材料采购比例目标定在30%,本财年实际做到30.6%,超额完成,品类也愈发多元——从有机棉、再生棉,到前沿的Spiber酿造蛋白纤维。这种材料比传统面料节省97%的用水,减少79%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也是国内首个应用该材料的品牌。

这些产品创新不仅体现了企业的环保责任,更形成了产品的独特卖点和差异化优势。在同等价位段的产品中,江南布衣因融入可持续理念而更具竞争力。

在管理维度上,ESG驱动着运营上的“降本增效”。它并非只是在投入,还能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绿色”与“效益”的双赢。

比如,江南布衣在推进财务电子化,一年省下40多万张纸;门店小票也改为电子推送,用户一个ID即可查阅全部购买记录,减少纸张使用;推行电子吊牌,合并多个实物标签为一码,扫码即可了解商品信息,既提升体验,又降低成本。

这些看似微小的举措,积累起来就是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和费用下降。

ESG关乎环境、产品,但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对人的关注。

对内,它不仅是吸引和留住志同道合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塑造内部文化、提升员工认同感的关键实践。对外,则可以通过社区项目传递温度,构建更广泛的品牌信任。

江南布衣在这方面可谓用心。在人才方面,它倡导“人人参与、人人创造”的ESG文化,不设庞大的专职团队,而是让每位员工都在岗位上找到参与ESG的机会。公司还推动内训师项目,让员工互相赋能,培训覆盖超2800人次。

在社区方面,江南布衣旗下童装品牌jnby by JNBY推出的艺术课堂,带着艺术家走进了门店,接下来还将会走进偏远山区的乡村小学。在艺术课堂上,孩子们不仅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他们的作品还将有机会变成“艺术胶囊”系列进行售卖,从而触达到更多的孩子。

△艺术课堂深圳场

旗下青少年童装品牌蓬马发起“海洋守护者”行动,组织孩子和NGO伙伴净滩,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可持续生活品牌RE;RE;RE;LAB推出“可持续梦想家”计划,记录普通人的可持续实践,影响更多人参与。

这些投入内化为组织的凝聚力,外化为品牌的信任感。综合形成的软实力,恰恰是企业走得远的根本保障。从环保创新到人才培养,江南布衣的ESG已超越合规层面,成为驱动企业持续成长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层潜力

系统作战,从单点破局到飞轮效应

往未来看,潮水也在发生变化。

接下来服装行业的竞争,不再是一款爆品、一个渠道能定输赢,而是比谁能搭起一个完整的生态。因为消费者买的不只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认同。这时候,企业得有一套完整的能力体系,才能接得住这种需求。

江南布衣正在搭这样一个体系:从材料研发、绿色生产到会员服务,环环相扣。这里面,有品牌之间的协同,也有供应链、渠道、会员运营等各个环节衔接。这种系统化布局,让它在市场波动里更抗打,也更灵活。

多品牌协同是这个系统的重要基石,因为它能够实现资源整合与价值最大化。江南布衣旗下的JNBY、速写、jnby by JNBY、LESS、蓬马、JNBYHOME等多个品牌看似独立运营,实则共享公司的设计资源、供应链体系、会员数据和渠道网络。

比如“江南布衣+”多品牌集合店,目前全国开了22家。这种业态把多个品牌放进同一个空间,消费者能一站式买齐,门店效率高了,品牌之间也能互相带客——消费者可能因为一个品牌进店,却同时购买了其他品牌的产品。

△“江南布衣+”多品牌集合店

品牌之间的“接力”也很重要。成熟品牌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成长品牌贡献增长动力,新兴品牌则代表未来方向。这种梯队式布局,使企业能够持续把握市场变化,避免因单一品牌老化而陷入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江南布衣近年来还通过并购补充品牌矩阵,比如全资收购B1OCK精品时尚百货品牌,进一步拓展了在设计师品牌领域的能力。这些新品牌与传统品牌形成互补,进一步丰富了生态系统。

多品牌能跑起来,靠的是供应链托底。品牌多了,产品杂了,供应链就得更精细。从买材料、组织生产到管库存、送货物,哪一环掉链子都不行。

江南布衣不仅在公司内部强化质量管理机制,也积极向外延伸质量管理边界,协同供应商共同提升产品品质。截至25财年,已有89家供应商建立了实验室,其中24 家还拿了CNAS认证,本财年江南布衣还专门搞了供应商培训,手把手教他们把控品质。在环保上,要求供应商优先用绿色能源、低污染工艺,现在35家过了ZDHC认证(有害化学物质零排放),39家做了Higg FEM自评,其中35家通过第三方审核。杭州双浦的全球数字化研发及物流基地也在推进,以后设计、研发、物流能靠数字化串起来,效率和环保都能再上一个台阶。

最终,所有投入都要落到用户身上。会员运营是系统能力的试金石,也是品牌忠诚度的温度计。

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江南布衣拥有56万个活跃会员账户,其中购买总额超过5000元的会员账户数逾33万个。会员在2025财年所贡献的零售额占零售总额逾80%,这一比例在行业里很少见。

会员运营的成功源于多个因素:首先是多层次会员体系,不同层级给不同权益;其次数据驱动的精细运营,自研的“智能推荐”“AI 炼货”系统,能精准洞察用户喜好,极大提升了个性化服务能力;另外还有丰富的互动,本财年开展2场“江南布衣+会员节”活动,累计吸引36万人次参与。

△江南布衣微商城会员权益

这些慢慢形成了一个循环:用户信任带来复购和口碑,复购让财务更稳,财务稳了就能再投产品和ESG,最后又能赢回更多信任。这个飞轮转起来,就能产生滚雪球效应。

从多品牌协同到供应链升级,再到会员运营,江南布衣已经织起了一张生态网。这张网不光能扛住风浪,还能不断抓新机会。真正的护城河,从来不是一两款爆品,而是这套别人学不走的系统。

结语

韧性,是长期主义的另一种说法

回看江南布衣这份财报,最大的感受是:它不追求一夜暴红,而要细水长流。

在行业普遍焦虑的当下,能静下心来坚持产品、环保、人才、社区四维协同的企业并不多见。江南布衣用实践说明,真正的增长不是看跑得多快,而是看跑得多稳、多远。

正如江南布衣董事会主席吴健所说:“利润之上的追求,书写可持续的江南答卷。”这句话背后,是一家企业对长期主义的坚持——既要生意,也要意义;既要增长,也要可持续。

2026财年,江南布衣“百亿零售”的目标未变。但比数字更重要的,是它能否继续沿着这条“韧性之路”走下去。从当前布局看,公司已在产品、供应链、会员与可持续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

这或许,才是江南布衣财报中最值得品读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