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正他人,先正自身”,这句名言警句,上过高中的人应该都学过,但也许网红酸奶乐纯及其创始人刘丹妮并不知道。
企查查信息显示,近期网红酸奶品牌“乐纯”关联方北京乐纯悠品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乐纯公司”)更新一条行政处罚信息。新京报等主流媒体纷纷给予关注!
因在自家儿童乳酪棒电商宣传视频中,将竞品“妙可蓝多奶酪棒”和“百吉福成长奶酪”描述为含有“大量的添加剂”,侵害竞争对手商品声誉,乐纯公司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处以10万元罚款。
对此,业内人士告诉《五谷财经》,企业在广告或宣传中,若是存在比较性内容,不得涉及具体的产品或服务,或采用其它直接的比较方式;也不得以直接或影射方式中伤、诽谤其它产品。
针对此次处罚,乐纯相关负责人表示,乐纯儿童乳酪棒上述宣传视频中出现了其他品牌产品,工作人员在做视频时虽然打了马赛克,但在个别画面中没有打全,目前相关问题已处理完毕。
该负责人称,“之前更多在产品安全、质量检测、原奶、物流这块抓得比较严,现在开始在对外宣传上严格把控,避免出现这样的事件。”
乐纯新鲜奶酪并不纯净,也有添加剂
乐纯悠品在天猫平台设有“乐纯食品旗舰店”,该公司在该旗舰店主要销售奶制品,其中包括“乐纯新鲜奶酪原制儿童乳酪棒高钙低钠0蔗糖50g*3*3大袋”(乐纯儿童乳酪棒)。在乐纯儿童乳酪棒产品销售页面中配有产品宣传视频。宣传视频上架期间为2021年9月27日-2021年10月27日,视频文案由该公司提供,并由该公司发布在该旗舰店“乐纯儿童乳酪棒”购买页面。
经监管部门调查,2021年9月27日-10月27日,乐纯公司在其天猫店铺销售的“乐纯新鲜奶酪原制儿童乳酪棒高钙低钠0蔗糖50g×3×3大袋”(以下简称“乐纯儿童乳酪棒”)产品宣传中,出现了“妙可蓝多奶酪棒”“百吉福成长奶酪”和“乐纯儿童乳酪棒”。
在宣传视频中,乐纯公司称,“你还在给宝宝买这种儿童奶酪棒吗?选错奶酪棒可能会危害宝宝的生长发育,市面上长这样的奶酪棒,含有大量的添加剂,标注着三岁以下不能食用,吃多了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教你一招不踩坑,要买就买新鲜奶酪”,并用红“×”标记“妙可蓝多奶酪棒”。
监管部门认为,“妙可蓝多奶酪棒”与“百吉福成长奶酪”结合其使用的卡通形象及产品造型,在干酪、再制干酪类似制品市场具有较高辨识度。在涉案宣传视频中,乐纯公司将“妙可蓝多奶酪棒”和“百吉福成长奶酪”描述为含有“大量的添加剂”,并称“吃多了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暗示选择“妙可蓝多奶酪棒”“百吉福成长奶酪”等类似奶酪棒是错误的,选择“乐纯儿童乳酪棒”才能“不踩坑”。相关宣传内容没有充足的事实依据,极易造成误解,且具有明确的攻击性、他向性,侵害了竞争对手的商品声誉。
基于上述事实,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2022年2月4日对乐纯公司予以行政处罚,责令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罚款10万元。
《五谷财经》注意到,乐纯新鲜奶酪在京东平台上宣称自己的是纯净配料表,但配料表却显示,乐纯新鲜奶酪也有添加剂,比如凝乳酶。据悉,凝乳酶属于食品添加剂,由微生物发酵提取而成。
“乐纯奶酪自身也有添加剂,却借此攻击竞争对手,真是五十步笑百步,”业内人士表示,食品加工过程之中,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一定的保质期,需要一些添加剂,但都符合国标,国内外企业都是如此,“老百姓家里制作腊肠和咸肉,还都要放一些添加剂,所以不必谈添加剂色变。”
乐纯依靠代工起家,生产问题严重
近年来,网红酸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比如简爱酸奶、认养一头牛和乐纯,并获得了资本的追捧,完成了多轮融资。
以乐纯为主,自2014年成立以来短短几年就完成了将近4亿元的融资。企查查提供的信息显示,乐纯的第二大股东为可口可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第三大股东则为苏州麦星致远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其他股东还有上海盛旻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北京大河融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等。
但由于前期投入太大,为了降低成本、最大化利益,网红酸奶基本都以代工为主,因此,部分网红酸奶存在的问题不胜枚举。
以乐纯一款三三三倍酸奶为例,135克两盒32元,却是由位于北京顺义的北京天辰乳业有限公司(下称“天辰乳业”)代工生产,天辰乳业可谓是寂寂无闻,就是在北京也没多少人知道。
乳业资深专家王丁棉表示,像乐纯这样的产品基本都是靠营销套路绑架消费者,让消费者为虚高高价买单,其号称“酸奶中的爱马仕”,这是给消费者抛出了一件障眼的“皇帝新装”,这样的产品性价比不高,消费者其实根本不值得选购。
值得关注的是,天辰乳业多次遭到行政处罚,甚至将煤气罐与其他易燃物品一起存放,用于存储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仓库,连技术防范设施都不按规定进行设置。
同时,乐纯经典希腊酸奶(控糖低温酸奶)的代工企业则是邯郸市康诺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康诺食品”,这家企业问题更严重。
企查查提供的信息显示,康诺食品的原味酸牛奶因大肠杆菌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于2021年10月被邯郸市市场监管局处以6万罚款。
对此,业内人士直言,代工企业连大肠杆菌都不符合国标,这种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让消费者放心食用呢?!
“过去做乳业尚有一定的准入门槛或条件,而现在无牧场无工厂就可大干起来。这是不是我们的行业管理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王丁棉建议加强对此类代工的监管与法规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