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破解能源转型痛点,虚拟电厂开启千亿市场空间!哪些公司受益?

摘要:政策为虚拟电厂建设锚定了清晰路径,更通过试点机制聚合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储能等分散电力资源,释放其灵活调节能力,为提升电网稳定性提供关键支撑。

7月7日,虚拟电厂概念震荡拉升,板块指数大涨3.35%。截至收盘,苏文电能涨20%,南网科技涨14.72%,天亿马涨10.94%,奥特迅涨9.99%。

消息面上,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重点提及虚拟电厂试点建设等内容。


虚拟电厂再迎政策利好

《通知》明确指出,围绕构网型技术、算力与电力协同、虚拟电厂等七个方向开展试点,支持试点项目应用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能源技术装备“补短板”成果,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技术、新模式。

在虚拟电厂方面,《通知》中提到,围绕聚合分散电力资源、增强灵活调节能力、减小供电缺口、促进新能源消纳等场景,因地制宜新建或改造一批不同类型的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储能等负荷侧各类分散资源并协同优化控制,充分发挥灵活调节能力。

同时,进一步丰富虚拟电厂商业模式,通过参与电力市场、需求响应,提供节能服务、能源数据分析、能源解决方案设计、碳交易相关服务等综合能源服务,获取相应收益。

此前,国家层面已将虚拟电厂纳入新型电力系统核心战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分别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5000万千瓦以上。地方层面,上海、山东、贵州等地也陆续发布了虚拟电厂相关政策。

业内人士表示,政策不仅为虚拟电厂建设锚定了清晰路径,更通过试点机制聚合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储能等分散电力资源,释放其灵活调节能力,为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提升电网稳定性提供了关键支撑。

直击能源转型“痛点”

虚拟电厂本质是通过信息技术聚合分布式能源资源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其作为“正电厂”或“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调峰的独特属性,恰好直击当前能源转型的痛点。

国家电网测算显示,通过虚拟电厂满足5%的峰值负荷需求,可节约6000万至7000万千瓦装机投资,仅需传统电源建设成本的10%至15%。

虚拟电厂的发展将推动能源行业在系统集成控制、信息通信、数据分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促进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同时,虚拟电厂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将参与电力系统优化和电力市场交易,为能源行业提供新的市场机遇和业务增长点。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虚拟电厂作为能源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载体,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根据华泰证券的预测,2025年我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元,到2030年虚拟电厂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7.2%。

多家公司积极布局,抢占先机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在虚拟电厂领域进行布局。万胜智能(300882.SZ)的主要产品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应用于智能电网、虚拟电厂等用电领域的电能计量、数据采集环节。近年来,万胜智能高度重视研发和创新,持续推动相关产品迭代升级。同时紧跟国内外市场趋势,力争通过产品和技术创新,获得市场先机。

中恒电气(002364.SZ)聚焦绿色ICT基础设施、低碳交通、新型电力系统及综合能源服务等四大领域,面向用户侧储能,该公司推出的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分布式储能系统、通信基站储能系统,可应用于虚拟电厂。

许继电气(000400.SZ)在调研活动中透露,公司可为虚拟电厂项目建设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及可调资源管控终端产品在宁夏、湖北虚拟电厂等项目中有应用。

朗新集团(300682.SZ)表示,公司在2025年第一季度虚拟电厂业务相关的光伏云平台新增接入10GW,并在集中式电站代理交易方面取得突破。

业内人士表示,虚拟电厂产业链上市企业应在技术研发上,加大对通信、控制、负荷预测等核心技术投入,与科研机构合作,提升资源调度精准度与平台稳定性。在市场拓展方面,积极参与各地试点项目,积累项目经验,以点带面打开全国市场;针对工业园区、商业综合体等重点场景,定制专属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