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酒讯智库|酒业ESG评级再引热议,白酒企业站起来了?


作者|方圆

编辑|念祎

排版|王月桃

编者按:能源革命的十字路口,一个由“可持续发展”重新切割的世界经济版图正在慢慢形成。浪潮之下,ESG管理成为企业发展“必修课”,围绕“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议题积极探索实践。酒企作为中国代表选手,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路径。

8月的天燥热难耐,但酒业ESG评级升温却让人心旷神怡。

自7月31日贵州茅台MSCI ESG评级升至A级,市场对酒业ESG管理的讨论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从曾经的“漂绿”乱象聊到如今的评级调升,从蹭热度“入坑”聊到治理框架成熟,从取悦国际眼光聊到中国特色自立……

话题跨越时空,最终降落在2025年。此时,中国企业的ESG发展报告已经不再是一张“合规答卷”,而是一台“价值引擎”。中国酒业作为ESG管理起步较晚、发展较短的产业,正由贵州茅台等头部企业带领起跑,成为闯入国际市场的一抹新绿。

图片来源:摄图网

01

“排头兵”升级

贵州茅台ESG评级为“A”,市场为什么反响这么热烈?

这与一段旧事有关。2021年7月,贵州茅台在MSCI评级体系中获评CCC级,这也是当时全球20大市值公司中,MSCI ESG评级的最低评级。除此之外,过去这几年,中国白酒上市公司的MSCI评级也普遍在BB级及以下。

按照MSCI ESG评级的评判标准,评级结果分为行业落后(CCC、B)、行业平均(BB、BBB、A)和行业领先(AA、AAA)。换句话说,中国白酒上市公司的ESG管理,大多属于行业平均偏下水平。

MSCI ESG等级划分 图片来源:MSCI官网截图

在“绿色低碳”成为企业价值评估要素的今天,获得较高的ESG评级,不仅意味着企业在全球能源革命中表现亮眼,同时也代表着企业在稳健经营、规范治理、长期发展中具有更高的价值。而MSCI ESG评级作为全球投资组合经理采用最多的投资标的,俨然是全球各大投资机构决策的重要依据。

也就是说,被MSCI ESG评级贴上“落后”标签,即便不能否决投资决策,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企业的“价值美感”。

MSCI官网显示,此次评级更新后,贵州茅台在水资源管理、产品碳足迹、包装材料与废弃物等环境议题已在全球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从“行业落后”到“全球领先”,整整4年过去,贵州茅台可以说是一场翻身仗。

除了贵州茅台,今年以来,水井坊、泸州老窖的MSCI ESG评级从BB级调升至BBB级,洋河股份、山西汾酒B级评级也较早前有所提升。

当然,在热度之外,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中国酒业尤其是白酒业,在ESG管理方面尚且处于初级阶段。

在MSCI ESG评级体系中,还有大面积的“落后”选手,比如古井贡酒、酒鬼酒、五粮液、顺鑫农业、今世缘、口子窖的评级处于B级,老白干酒、舍得酒业、迎驾贡酒的评级则为CCC级。

图片来源:摄图网

02

国际语言通

白酒企业ESG管理发展“落后”,其实与国内大环境有关。

要知道,在2021年,A股ESG报告的披露率仅25%。到2024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正式施行,强制披露时代到来,披露率才提升至46%。

白酒行业的节奏相似,2021年,A股仅有贵州茅台、顺鑫农业、金徽酒、山西汾酒、水井坊等5家上市白酒公司公布了ESG报告。而2024年,“A+H”21家上市白酒公司只剩皇台酒业、岩石股份未进行披露。

可以看到,无论从贵州茅台等头部酒企在评级上的调升,还是板块内ESG披露率的提升,都在表明中国酒业对ESG管理更加重视。

但同时,在过去几年,因经验不足、认知不够,不少白酒企业在ESG管理过程中处于混沌状态,造成报告“漂绿”、内容“注水”、议题缺失等问题。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另外,白酒企业的特殊性也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国际认可度。作为国企比重相对较高的板块,白酒上市公司的ESG管理与国家发展战略、政府工作联系紧密,比如“乡村振兴”“助农扶贫”“党建”“反腐”等特色内容。

以2021年为例,为数不多的白酒企业ESG报告各有侧重,贵州茅台是扶贫、环保,山西汾酒是酿酒工艺,金徽酒是党建、品宣,顺鑫农业猪肉更香,水井坊重要议题缺失……

按照MSCI、Sustainalytics、FTSE Russell、S&P Global等国际权威ESG评级机构的评级框架,几乎都是对选择关键议题并进行权重分配评分。其中,与酒业相关的碳排放、水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更是重点。

数据来源:MSCI官网

而白酒企业在“特色任务”不符合评估体系之外,过去几年在关键性议题上的披露质量也普遍不高。水土不服加上专业度欠缺,造成了白酒企业ESG管理在国际市场不受认可。

但从贵州茅台ESG管理走进“全球行业领先”水平可以看到,白酒企业对待ESG管理的心态已经发生质变。

酒讯智库梳理白酒上市公司ESG报告了解到,披露“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与“商业道德与反腐败”两大议题的公司均有16家,是覆盖面最广的议题;“供应链管理”议题仅次之,15家公司纳入报告讨论;另有“员工权益与福利”、“水资源管理”“污染物与废弃物管理”“能源使用与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治理)等议题,均有14家公司纳入报告。

除此之外,“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包装与循环经济”“客户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科技创新与数字化”“保护自然生态”等都是上市白酒公司ESG报告高频议题,基本覆盖了国际ESG评级机构评级框架。从这一步开始,中国白酒企业的ESG管理和国际市场掌握了“共同语言”。

图片来源:摄图网

03

划定“生存线”

至于评级高低,那就需要硬实力去支撑。就2024年情况来看,将ESG管理纳入企业战略高度并且已经形成成熟管理机制的上市白酒企业并不多,如贵州茅台、珍酒李渡等酒企的ESG议题已经深度融入品牌与竞争战略。

另外,五粮液、古井贡酒、山西汾酒、水井坊等酒企同样具备高度成熟的ESG管理机制,ESG管理工作的战略高度也在逐步提升。

图片来源:摄图网

相比之下,剩下的酒企则还处在合规驱动阶段,即ESG管理工作主要满足于监管披露要求,议题覆盖率全面但披露质量不高。甚至如皇台酒业等酒企还处于披露缺位阶段。

新的竞争格局划定,ESG管理这条赛道的角逐号角已经吹响。

当下,ESG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价值的一条评估线,反过来,企业看待ESG管理眼光自然也要发生变化。

在2021年,ESG、CSR混为一谈的时候,“可持续发展”更像是锦上添花的标签,企业无论是从认知上还是专业度上都是门外汉水平,它是吃饱了还可以再来一口的“甜品”,无它吃饱不愁,有它愉悦心情。

而强制披露时代,“可持续发展”成为硬性要求,ESG报告披露与否决定着一家企业是否合规,这是生死问题。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但ESG管理并非口头支票,是需要企业投入真金白银进行系统性建设的庞大工程。其中涉及到的人才储备、产业链转型、科技研发等都需要成本投入,这对于缺乏资源和能力的企业本身就是一道门槛。

换个角度来看,这道门槛实际上也在重新划定竞争格局。

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当前多数二三线酒企只是把ESG管理工作当成“合规作业”,由公关或品牌部门拼凑报告,这种做法无法持续。相比之下,头部酒企已开始把ESG管理视为品牌溢价、渠道议价力和国际化门票。

“ESG管理做得深,能在消费者端形成‘绿色信任’,在产品端实现‘可持续溢价’,在资本端拿到更低成本的融资。因此,对于任何想突破区域市场、想做全国化乃至国际化的酒企,ESG 都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生死线’。”肖竹青表示。

用学术视角鉴往知来,于酒业之变一览乾坤。酒讯智库专注于数据跟踪中国酒业的历史发展规律和创新变革路径,从新颖的角度研究中国酒业的发展特色,以独特的思维研判中国酒业竞争形势。

转载说明:禁止未经授权转载或改编,否则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