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引力丨张静懿
在这个信息传播光速化的时代,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纠纷,却可能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下,掀起意想不到的舆论风暴。
2025年8月,郑州“三女带四孩吃自助面馆争执”事件意外将服装品牌七匹狼(002029.SZ)卷入舆论场。事件源于面馆老板在后续直播中用“七匹狼”暗指涉事顾客,引发网友对七匹狼品牌的关注,部分网友涌入品牌直播间要求“七匹狼”起诉面馆老板,甚至表示“不起诉就不买了”。
这场与主营业务无关的舆论风波,虽未对公司经营产生直接冲击,却让市场目光再次聚焦这家老牌男装上市公司。在消费市场竞争加剧的当下,七匹狼的实际经营状况究竟如何?2025年半年度报告的披露,为我们揭开了其经营的真实面貌。
营收利润双降,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弱化
据2025年半年度报告,七匹狼实现营业收入13.75亿元,同比减少5.93%;利润总额达到1.80亿元,同比减少27.53%;实现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比减少13.93%。
若拉长时间维度观察,这一业绩表现并非短期波动。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35.14亿元波动降至26.17亿元,净利润在2024年实现2.85亿元(同比增5.35%),但营收下滑趋势已持续四年。
营收下滑的背后,是男装市场需求结构变化与竞争加剧的双重挤压。一方面,Z世代等年轻消费群体对服装的个性化、场景化需求提升,传统商务男装的市场空间被休闲化、潮流化产品压缩,而七匹狼长期依赖的夹克、西装等核心品类,在设计创新与品牌年轻化上进展缓慢,未能有效捕捉新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海澜之家(低销售费用率策略)、报喜鸟(高端子品牌驱动)等国内同行通过渠道下沉、细分市场布局抢占份额,国际品牌也加速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渗透,七匹狼在品牌差异化与产品竞争力上的优势逐渐减弱。
利润端的压力则来自成本与收入的反向变动。上半年服装行业面临原材料成本压力,部分品类如羽绒、丝绸涨幅显著,叠加直营门店扩张带来的租金、人工成本增加,公司毛利率下降;同时,为维持市场份额,公司加大促销力度,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直营扩张难掩效率短板,线上线下双重承压
渠道作为服装企业连接消费者的核心环节,七匹狼近年的布局调整并未带来预期效果,反而呈现“直营扩张、加盟收缩、线上乏力”的失衡态势。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直营(含联营)门店数量达847家,较2024年6月末净增45家;加盟店则从1006家锐减至875家,净减少131家。门店总数从1808家降至1722家,一年净减少86家。
直营扩张未达预期。上半年直营渠道营收4.63亿元,同比增长17.12%,但增长完全依赖门店数量增加——直营老店平均营收同比下降3.93%,半年度单店坪效仅0.64万元,低于同业均值。
加盟收缩反映信心流失。上半年加盟营收2.7亿元,同比暴跌28.77%。除淘汰不合格门店外,行业低盈利水平(加盟商净利率普遍不足3%)加剧退出压力。公司对加盟商支持仍以订货折扣为主,缺乏精细化运营指导与库存周转帮扶,进一步削弱渠道粘性。
线上渠道增速放缓。上半年销售额4.89亿元,同比降5.27%。其线上销售以天猫、京东等平台为主,三大平台平均退货率达52.95%。同时,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达220天,较去年末增14天,3年以上存货增9.17%。
从“夹克专家”到轻奢困局
七匹狼曾以“夹克专家”叱咤男装市场,连续25年占据夹克品类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但2025年半年报显示,核心品类外套营收占比仅17.72%,不及T恤(22.64%)和内衣(26.07%)。曾经的王牌品类如今成了“配角”,直接暴露出品牌定位与现实需求的脱节。
七匹狼并非没有求变。2017年,公司斥资3.2亿元收购轻奢品牌KarlLagerfeld,试图进军高端市场。但截至2025年上半年,该品牌累计亏损达2.23亿元,净资产为-8753万元。更矛盾的是,其54家门店中约70%布局在三四线城市,显著背离轻奢品牌需聚焦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行业惯例(市级商圈占比61.22%)。
在品牌形象上,七匹狼又尝试与文化IP联动,如举办泉州世遗主题大秀,推出商旅凉感POLO等新品。然而,大秀主推的POLO与“夹克专家”关联度极低;所谓世遗合作款仅占新品的15%,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会员活动虽打出“非遗体验”“博物馆探访”等情怀牌,但却未能有效提振销售。
营销热闹,产品乏力,根子出在资源错配。2025年上半年,七匹狼销售费用达5.46亿元,同比增长16.68%,占营收比例近40%;而研发费用仅1910万元,同比锐减41.98%,研发费率跌至1.39%。
横向对比,报喜鸟销售费率32.7%、研发费率2.1%;海澜之家销售费率24.3%、研发费率1.3%;国际男装品牌研发普遍在5%—8%。七匹狼“重渠道、轻研发”的策略,在“产品为王”的消费转型中显得愈发不合时宜。
最直接的结果是创新停滞。2025年上半年推出的新品中,科技与设计创新乏力。曾经的“夹克专家”如今在面料科技、功能设计上几乎原地踏步,自然难以唤起消费者的新鲜感。
作为国内男装行业的老牌企业,七匹狼曾凭借“夹克专家”的定位占据市场一席之地,但在消费升级与市场竞争加剧的浪潮中,由于战略定位模糊、资源分配失衡,公司逐渐陷入业绩下滑的困境。
对七匹狼而言,唯有回归产品本质,以创新驱动增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拾昔日优势,实现从“老牌”到“新强”的跨越。(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