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铜装饰界的小米”铜师傅,征战二级市场多大想象空间?

雷军投了个铜匠,铜师傅冲刺IPO。

文/每日财报 南黎

在铜质文创领域,一个以“铜装饰界的小米”自诩的品牌——铜师傅,正悄然崛起并征战二级市场。近日,铜文创工艺第一品牌——铜师傅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近年来,铜师傅凭借大圣系列、哪吒、敦煌文创等一系列IP合作产品,成功俘获了年轻消费者的心。但与此同时,铜师傅在多元化拓展的道路上也遭遇了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规模受限等不少难题。

此番赴港上市,铜师傅能否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成为下一个文创黑马?

顺为、小米等明星资本站台

铜工艺品品牌铜师傅的崛起,与其创始人俞光的创业经历密不可分。这位52岁的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生,因一次偶然的消费经历踏入铜质文创领域。彼时,他相中了一尊一米多高的铜关公,售价竟高达 120 万。决定亲自尝试制作,也由此踏入了铜质文创产品这一领域。

不过,相较于铜师傅的文创IP和艺术摆件产品,其创始人俞光作为雷军的忠实追随者和小米模式的积极推广者,这一身份更为人所熟知。

作为雷军的忠实粉丝,俞光不仅收集了所有关于小米的书籍,更将小米的"七字诀"经营理念内化为自己的商业哲学。他创造性地将小米的"粉丝经济"移植到铜工艺品领域,将品牌爱好者亲切地称为"铜粉",并效仿小米每年举办"铜粉英雄大会",建立起独特的用户社群文化。

2017年,铜师傅完成了由顺为资本和小米集团领投的1.1亿元A轮融资。次年完成的3.1亿元B轮融资中,顺为和小米继续追加投资。

双方的合作不仅体现在资本层面,有消息称,早在2018年7月9日小米上市仪式上,雷军赠送给港交所主席的“纯铜骑牛米兔”,以及小米集团上市特别定制的2万套“纯铜点赞米兔”均来自铜师傅。

对于铜师傅,雷军曾公开评价“是整个小米体系之外最像小米的企业。”在最新的股权架构中,铜师傅创始人俞光是第一大实控人股权占比26.27%。而雷军背后的顺位资本和小米集团控股的天津金米分别为第一和第二大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为13.39%、9.56%。也就是说,雷军实际掌控股权占比为22.99%。

铜质文创占比超95% 多元尝试收效甚微

铜师傅成立于2013年,公司主营业务为各类铜材质的文创工艺品,包括摆件、塑像、挂画等,形成“自研IP+授权IP”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拥有《变形金刚》、敦煌文化等57个国内外IP。

截至2024年12月底,铜师傅在杭州、苏州、成都等地开设了9家直营店,并覆盖54家授权线下经销商运营的68家门店。

从财务表现来看,铜师傅近三年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5.03亿元增长至5.71亿元,归母净利润在经历2023年的短暂回调后,2024年大幅回升至7898.2万元。

然而,亮眼业绩背后隐藏着产品结构单一的风险。目前铜师傅共有四大类产品,分别为铜质文创产品、塑料手办潮玩,以及金银材质的文创产品。

其中,铜质产品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截至2022年至2024年,铜师傅铜质文创产品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95.4%、96.3%和96.6%。

为此,铜师傅在铜之外,还逐步拓展至塑胶潮玩、银质文创产品及黄金文创产品等多元材质品类,并相应推出“玺匠金铺”、“阅银”、“唯檀”、“欢喜小将”等子品牌。

不过,目前这类产品占比均不高。试水的塑料潮玩、黄金文创等第二曲贡献不足5%,木质产品线也在2022年被砍掉。其他业务规模又小还不稳定,很难去期盼有第二曲线能独当一面。

铜师傅的泡泡玛特梦难圆

铜师傅凭借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的工艺底蕴,结合大圣系列、哪吒2、敦煌文创等IP联名成功打入年轻消费群体,被冠以"铜质版泡泡玛特"的称号。

创始人俞光曾明确表示要向泡泡玛特学习,提出“泡泡玛特做潮玩,铜师傅做传统题材潮玩”的定位。然而,铜师傅若想复制泡泡玛特的成功神话,仍需面对多重现实挑战。

与泡泡玛特以塑料材质为主的潮玩不同,铜师傅的核心产品采用金属铜作为原材料,这一特性使其在成本和市场定位上存在天然差异。

铜作为工业金属,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生产成本——2019年至2024年,铜的年均价从每吨4.76万元飙升至7.5万元,2024年5月甚至触及8.86万元的高点。

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铜师傅的产品成本占比居高不下,2022年至2024年,铜师傅毛利率分别为32.2%、32.4%及35.4%。

更关键的是,铜制文创的市场规模极为有限。2024年该领域市场规模仅为252亿元,预计到2029年增长至293亿元,年均增速仅2.4%,远低于潮玩行业的整体扩张速度。

铜师傅虽通过非遗工艺与潮流IP结合实现破圈,但受限于材料成本、市场规模等因素。相比之下,泡泡玛特依托轻资产IP运营模式展现出更强的盈利能力和市场扩张性。

因此,短期,铜师傅赴港上市无疑很难复刻泡泡玛特的神话,更难以超越大牛股泡泡玛特的涨幅。

但换个角度看,铜师傅或许不必执着于成为"下一个泡泡玛特"。立足非遗工艺优势,深耕差异化市场,在传统与潮流的碰撞中寻找独特定位,或许是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