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睿蓝投资 编辑|MAX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一年一度的年报披露季结束,与众多媒体一样,睿蓝研究团队也开始了对公司经营业绩的跟踪梳理。其中,薪酬一直为投资者重视,与市面上流行的计算排名老板、董事长、总经理们拿了多少报酬不同,我们变换了一个新角度,就是看这些高管们在拿到他们的报酬之后,究竟为股东创造了多少利润。同时,我们也把员工薪酬情况进行了对比。这项看上去不复杂的比对,得出的结果还是很有意思的。
本文基于Wind数据平台提供的2023年及2024年汽车制造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对25家企业的薪酬结构与盈利能力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下表是过去两年整车制造公司的利润情况。
睿研制表,数据来源:Wind
研究人员随后在对各公司管理团队获取报酬后对股东做出的利润贡献进行了排名(见下表),先看最主要的结论:
睿研制表,数据来源:Wind
管理层薪酬/利润比排名中的第一位是长城汽车,而且今年这一数值大大低于其他同行。看来,魏建军过去一年对公司管理团队确实进行了非常严厉的“处置”,长城汽车一度陷入众多高管离职的舆情旋涡。但鉴于长城的盈利能力强,薪酬与利润之比有过低之嫌,同时意味着激励不足,以至于长城的销量“落后”一直是投资者颇多“怨言”之处。
相反,这一数值中的高值则可能暗示激励过度,最近有关如理想汽车李想“天价”股权激励的争议得到了数字上的佐证,理想汽车的高管薪酬利润比达到8.95%,排名在所有盈利企业中的倒数第五,比去年的数值高出了8倍。
有关理想汽车,过去一年它的管理层薪酬增长467%,利润却下滑31%,激励是否合理相当是非常需要讨论的事情。
在员工薪酬与净利润之比的排行中,我们看到赛力斯以最小的员工薪酬(26%)贡献了近60亿的利润。看来与华为的合作不但让这家公司的车型大卖,盈利能力也随着高薪员工数量“精简”而得到提高。当然这一模式的持续性是值得讨论的。
国内最赚钱车企比亚迪的情况也值得讨论。比亚迪过去一年员工总数增长了20多万人,使其员工总数接近百万,妥妥的劳动密集企业。员工以如此幅度的增长让公司迅速扩张肉眼可见,而同时带来员工薪酬的大幅增长“侵蚀”了利润,占比只小幅减少了三个百分点,与整车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增长形成显著反差。
睿研制表,数据来源:Wind
下表为2024年管理层薪酬与员工薪酬比的排行情况。从与前一年数字对比可以看到,2024年行业管理层与员工薪酬比大多呈下降趋势,有11家公司这一比例低于2%。而高于这一比例的公司经营情况普遍不好。这就更令人感到“气愤”——公司经营不善的后果更多由员工承担,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显然来自管理层。
睿研制表,数据来源:Wind
下面是几个个例点评:
理想汽车-W(2015.HK),员工薪酬数据缺失,与老板本人所获激励形成强烈反差。管理层薪酬高达7.19亿元,如果以行业龙头比亚迪的员工薪酬与利润比55%这一数字估算,理想的员工薪酬开支不低于40亿,那么理想的管理层薪酬与员工薪酬比将排在整个行业的第一位。只可惜,这个第一应该不是企业和它的老板想要的。
众泰汽车(000980.SZ),管理层薪酬占比畸高,从数据表现看,管理层薪酬占员工薪酬的15.18%(0.095亿元/0.629亿元),远超行业均值(普遍<2%)。尽管公司亏损(净利润-10亿元),高管成本仍居高不下。这一数字结果反映出这家公司当前的治理结构失衡,压缩管理层固定薪酬,绑定扭亏目标可能才是对投资者负责任的表现。
北汽蓝谷(600733.SH),亏损下的异常比例。数据显示,公司管理层薪酬占比5.77%(0.17亿元/2.96亿元),亏损69.48亿元背景下,薪酬支出居然表现为刚性凸显。这不得不提醒投资者警惕“高管高薪、企业巨亏”的恶性循环。
比亚迪(002594.SZ)与长城汽车(601633.SH),规模化压低管理层占比。比亚迪的管理层薪酬仅占员工薪酬的0.64%(1.40亿元/218.43亿元),体现“以员工为核心”的制造业逻辑;长城汽车这一数字表现更低,占比为0.37%(0.18亿元/49.02亿元),净利润增长80.7%,证明低薪酬比与高效益可共存,同时也意味着长城汽车改善员工待遇的空间不小,如果能获得投资者支持,在当下市场环境牺牲部分利润以换取公司士气提升也不失为好选择。
有关行业对比所得出的有用的参考意见,多数企业占比在0.3%-2%(如长安汽车0.99%、赛力斯1.77%),表明管理层与员工薪酬结构均衡;如果出现众泰汽车(15.18%)、千里科技(11.45%)这种显著偏离行业指标的情况,可视为隐含治理漏洞或短期激励过度的风险信号。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