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从近海迈向深蓝,海洋经济站上风口,10万亿市场正加速开启

摘要:日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

日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召开,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会议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受消息影响,7月2日,海洋经济概念震荡拉升。截至收盘,国联水产、深水海纳收获20CM涨停,冰山冷热、獐子岛、开创国际等个股也实现10CM涨停。

政策保驾护航

会议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同时,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高效协同,更加注重产业更新,更加注重人海和谐,更加注重合作共赢。

此外,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接续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

业内人士表示,海洋经济近几年成为全球经济的热点,而且潜力巨大,包括海洋渔业、海洋能源等都是巨大的经济增长点。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经济是必然路径。

在此之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海洋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

在政策支持与科技革新的双重驱动下,海洋经济正从近海迈向深远海,其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海洋油气、船舶制造、交通运输、渔业养殖等产业深度融合。

同时,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为我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完善海洋经济全产业链条提供了新的抓手。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已步入全新发展阶段。根据官方数据,在“十四五”规划期间(2021—2025年),中国海洋经济占GDP比重约为8%。2023年,中国海洋产业经济总量达到9.9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39万亿美元),对稳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仅海洋经济整体增长率超过GDP总体增长,中国在海洋现代制造业和深海采矿等战略性新兴领域也取得突出进展。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8%。

哪些公司有望受益?

事实上,深海科技是推动海洋经济从“规模扩张”向“高附加值”转型的核心动能。

从产业链来看,深海科技主要涵盖与资源安全和国防安全相关的多个行业,包括但不限于高端材料、涂层技术、声呐传感器、水下设备以及与海洋资源开采相关的有色行业和石油石化行业等。

机构指出,深海科技概念的提出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国防安全,随着国家力量增长和制造业出海,需要更强大的海军力量护航,这就涉及深海探测、监听等设备的研发;二是资源安全,近海资源开发已无法满足需求,而深海尤其是远海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

东方电缆(603606.SH)是国内陆地电缆、海底电缆系统核心供应商,拥有500kV及以下交流海缆、陆缆,±535kV及以下直流海缆、陆缆的系统研发生产能力,并涉及海底光电复合缆、海底光缆、通信电缆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安装敷设及运维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电缆持续聚焦深海油气开采和远海浮式风电开发等领域,攻克了超深水和动态化设计等核心技术,在海洋脐带缆和动态缆系统领域形成了全寿命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多项“卡脖子”技术的成果转化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全面助力我国推进深远海能源开发进程。

亚星锚链(601890.SH)专注于海洋系泊链、船用锚链、矿用链、锻件、铸造件的设计、制造与研究,公司生产的锚链及系泊链产品分别是维系船舶和海洋工程设施安全的重要装置,是海上系泊定位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该公司加大超高强度海洋系泊链产品的开发力度,除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外,未来可能为风力发电、海上采矿等海洋工程项目提供更先进的系泊链产品。

此外,深水海纳、国联水产、振华重工等公司也在不断加强研发创新,努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上述企业均有望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