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投资资产质量不佳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财说
横琴人寿作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内首家寿险法人机构,现经营承压。2025上半年净利亏损8.39亿元,冠上了非上市寿险公司“亏损王”的帽子。
业绩压力凸显
作为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年轻”人身险企,横琴人寿占据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家全国性法人寿险企业的天时地利。然随着年龄增长,横琴人寿近年业绩表现却一言难尽。
2024年以前,横琴人寿营收步步高升,一路从2017年9.91亿元,攀升至2023年99.98亿元。同时保险业务收入一路高歌,由2017年8.63亿元,增至2023年85.20亿元。直至2024年增长势头戛然而止,营收同比下滑4.67%,降至95.31亿元;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滑3.42%,降至82.2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横琴人寿原保费收入市场份额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降至0.21%。2025年第一季度,其原保费收入市场份额降至0.17%。
将目光聚焦到横琴人寿盈利能力上,落差则更为醒目。开业前4年,横琴人寿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迅速扭亏为盈,并持续2年盈利,录得净利0.59亿元和0.11亿元,一举打破了寿险公司“七平八盈”的行业定律。
遗憾的是,横琴人寿盈利能力根基薄弱。2022-2024年净利分别为-1.79亿元、-7.72亿元、-5.64亿元,3年累亏金额高达15.15亿元。令横琴人寿追求稳定盈利的梦碎了一地。
2025上半年,横琴人寿业绩承压明显。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3.90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2.86%;净利亏损8.39亿元,超过2024全年亏损额。这已是横琴人寿连续4年陷入上半年亏损态势,且亏损幅度出现逐年递增现象。
置于行业来看,从2025上半年59家非上市寿险公司披露的业绩来看,有38家盈利,21家亏损。其中,横琴人寿是同期亏损最严重的。
横琴人寿保费收入同比两位数下滑,除了行业大环境挑战外,也不乏自身因素。
公司保单销售长期依赖银保和保险经纪渠道。不过受“报行合一”政策影响,头部险企纷纷发力银保,市场竞争加剧;经纪代理公司及业务员费率有所下降,代销积极性减弱;受制于资本金压力,新单占比降低。
从产品来看,横琴人寿产品结构以传统寿险为主,尤其以增额终身寿产品较为突出,分红寿险、健康险和万能险业务贡献度仍较低。虽然受市场竞争加剧及客户对保险产品附加值需求提升等因素影响,公司停售了部分增额终身寿产品,推出新产品,但效果尚未显现。预定利率下调压力下,横琴人寿产品转型路或更为坎坷。
投资端作为险企盈利动能之一,横琴人寿2025上半年录得投资收益率2.43%,综合投资收益率2.87%。
值得注意的是,横琴人寿投资资产质量不佳。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横琴人寿存量投资资产中发生违约或逾期的本金和利息合计21.37亿元,已计提减值2.87亿元。其中,国通信托•深圳世通1号信托计划、“19世茂03”、“19世茂03”金融产品均因个别原因尚未计提减值。整体看,其存量投资资产风险敞口未能改善。
流动性方面,截至2025上半年,横琴人寿未来3个月、未来12个月压力情景下不考虑资产变现情况的流动性覆盖率(LCR3)分别为59.99%和63.49%,逼近监管要求不低于50%红线。
截至2025上半年,横琴人寿净资产5亿元,较2025年1季度6.75亿元,大幅下滑25.93%。若与2024年末对比来看,则更为明显,彼时其净资产还为11.81亿元,可见其资本积累能力的脆弱性。
横琴人寿盈利能力薄弱,资本内生能力不足,流动性压力加剧,其偿付能力变化值得关注。
截至2025上半年,横琴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57.4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89.34%。最近两次风险综合评级均为B,暂时满足监管要求。置于行业来看,其综合偿付能力指标,仍低于人身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96.6%水平。
单一增资路径
持续亏损导致资本实力承压,横琴人寿或面临新一轮增资压力。
目前横琴人寿有股东5名。大股东铧创投资持股49%,亨通集团、深圳珍珠红商贸、苏州环亚实业、中植集团各持股12.75%。
值得注意的是,横琴人寿股权结构存隐患。
自2023年3月初起至今,深圳珍珠红商贸所持横琴人寿全部股权被质押。
同样2023年5月25日,中植集团所持横琴人寿0.95亿元股份被冻结,冻结股权占其对横琴人寿出资额比例的23.75%。直至2024年第4季度报告显示,该笔股权状态恢复正常。
不过,现在的中植集团自顾不暇。自2021年12月中植集团创始人解直锟离世后,中植系频频因债务问题引发市场关注。2023年中植集团发布公开信称集团已严重资不抵债,存在重大持续经营风险。2024年,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2025年6月中植集团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集团总负债高达3.6万亿元。
目前横琴人寿唯一能寄予希望的是大股东铧创投资,其作为珠海市国资委下属的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在金融领域的重要全资子公司。横琴人寿在资本补充上或许获得地方政府支持可能性较大。
实际上横琴人寿最近2次增资成功,全部来源于股东铧创投资,总计对横琴人寿增资约24.50亿元。期间,铧创投资持股比例突破保险业“单一股东持股不得超过三分之一”的监管红线,稳居绝对控股地位。推动横琴人寿注册资本增至31.37亿元,股权结构从“均衡持股”走向“单一大股东控股”的治理格局。
元老级高管相继离场
横琴人寿股权格局变化,潜在影响了高管人事变动。
刚进入8月,广东金融监管局接连发布两条任职资格批复。核准严志扬横琴人寿审计责任人的任职资格;核准杨静波横琴人寿总经理助理的任职资格。
审计责任人严志扬履历背景中,其中一站就在珠海华发投资控股集团任审计部副总经理、总经理。后转战横琴华通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任审计稽核部总经理,而该公司大股东为华发投控集团,同属“华发系”。
两项任命的下达,意味着横琴人寿人事调整仍在进行时。
自2024年起,横琴人寿高管调整步伐不断,尤其将帅齐换引发市场瞩目。2024年2月,监管核准凌立波接替2023年5月辞任的黄志伟担任横琴人寿新任总经理。2个月后横琴人寿首任董事长兰亚东因个人原因宣布退休,彼时提名出身太保系统老将钱仲华担任下一任董事长。2024年7月,监管核准钱仲华董事长任职资格。
此外,横琴人寿自2024年起,截至2025年上半年横琴人寿已新聘一位副总兼首席投资官马天若,辞任两总助王立川和李佗、一合规责任人李学成。2025年7月又一75后副总张林,悄然退出公司高管名单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除原董事长兰亚东外,以上离职的人员同样多为“元老级”核心高管。
王立川于2016年8月加入横琴人寿筹备组,曾任公司资产管理事业部总经理、风控总监兼风险管理部/信用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担任公司总经理助理、首席投资官,兼任资产管理中心总经理。
李佗、张林均是2019年6月加入横琴人寿。李佗历任横琴人寿新业务部总经理、销售总监、数字业务事业部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兼任自营业务部总经理、用户中心总经理。
张林曾任横琴人寿行政总监,后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审计责任人,兼任监察审计部总经理、公司治理部总经理。
李学成于2017年9月起加入横琴人寿,曾任公司合规负责人、法律责任人,兼任风控合规中心总经理、法务合规部负责人。
目前,横琴人寿高管团队由7人组成,且一人多岗现象突出,半成高管均为2024年以来注入的新鲜血液。总经理兼首席合规官凌立波,副总经理兼总精算师、首席风险官崔望岭,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马天若,总经理助理兼财务负责人谭明星,总经理助理吴智欣,审计责任人严志扬,总经理助理兼银保业务部总经理杨静波。
一家险企高管大规模变动,在保险行业还是较为少见的。这可能直接影响公司业务连续性及战略方向的转变。至于原因除了正常人员更替外,可能与行业转型进入深水区,竞争加剧促使人事调整优化布局,以及险企内部业绩压力过大有关。
管理层新鲜血液注入,能否推动横琴人寿走出“生存焦虑”旋涡,值得关注。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